雨水多心臟病哮喘過敏高發:汛期降水常常伴有雷電天氣,這種天氣對人體健康的負面影響最大。強雷雨天氣誘發心腦血管病,固然有心理恐慌的原因,也有氣象原因。雷電天氣時,氣壓一般較低,影響人體氧氣供應。人每天需要大約750毫克的氧氣,其中20%為大腦耗用。當氣壓下降時,大氣中氧分壓、肺泡的氧分壓和動脈血氧飽和度都隨之下降,導致人體發生一系列生理反應,機體為補償缺氧就加快呼吸及血循環,可能誘發心絞痛、心梗、心衰。所以,心腦血管病患者在雷電來臨時,要保持平靜心態,急救藥品要帶在身上。
雷雨天也是哮喘高發時段。醫學專家研究證實:雷雨天氣的溫度和濕度都非常適合真菌、霉菌等過敏原的繁殖,加上氣壓較低,空氣中飄浮的過敏原濃度就會明顯升高,容易誘發哮喘病。因此,哮喘患者雷雨前盡量減少戶外活動,下雨時應該保持門窗通風;雷雨后如出現太陽暴曬,出門時戴上口罩,以防過敏原。
英國科學家喬治·弗拉耶爾研究發現,下小雨時,降水滴粒不帶輻射污染物,從而給人一種清新、舒暢的感覺;而大雨中則夾帶著大量的射線和污染物。云中雨滴都附著不少污染物,但小雨滴需要20至30分鐘才降到地面,這一過程中,雨滴受到的輻射污染將完全消失,而大雨滴降至地面的時間則要短得多,射線等污染物也會隨之降到地面。所以,在大雨中散步(即便打傘)對人體健康也沒有什么好處。
濕度大腸胃關節頸椎“受潮”:專家指出,濕度大腸胃也會“受潮”得病。梅雨季節腸胃疾病多發
,是因為這段時間濕度大、忽冷忽熱、氣壓多變,人體的植物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功
能受到影響,引起胃酸分泌過多或過少,出現功能性腸胃炎。可多吃一些健脾化濕的食物,如扁豆、薏仁、
冬瓜等,切記不宜過食生冷、油膩的食物,以免助濕傷脾。必要時可服用健脾化濕藥物, 如藿香正氣水、保和丸。
專家介紹,由于氣壓變化快,濕度大,會影響
局部組織的供血和局部細胞內外體液與電解質的平衡,使得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疼痛加劇。如果條件允許,可使用抽濕機或在墻角放置干燥劑,陰雨天氣時注意關閉門
窗,等到天 晴后及時打開門窗,保持空氣流通。
專家指出,悶熱、潮濕,是頸椎病高發時機。許多人疼痛會更加劇烈,尤其半夜清靜下來,人體感受會更加痛苦。平時多參加游泳、跑步、瑜珈等項目,對緩解頸椎、腰椎痛作用明顯;不要在午夜、凌晨洗冷水澡,或長期呆在空調房間里;避免和減少頸部的急性外傷,如抬重物、緊急剎車等帶來的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