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記者從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碳計量與低碳農業技術創新團隊致力于固碳茶園研究,探索構建符合福建省實際情況的固碳計量方法體系,在全省茶葉主產區推廣茶園生態修復和固碳減排模式。目前累計推廣面積已達31萬畝(次)。
茶樹像其他綠色植物一樣吸收二氧化碳并釋放氧氣,具有碳匯功能。建設碳種植是一項科學的固碳減排措施,加強和擴大碳匯在茶葉生產中的作用。茶葉產業是福建重要的優勢特色產業。2021年,全省茶園面積348.茶葉產業鏈總產值1412億元。茶園作為重要的農業生態系統,具有巨大的碳匯潛力。《福建省“十四五”農業綠色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建設綠色碳匯型水果茶園。
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茶園碳循環及其過程更為復雜,不僅與地理氣候條件有關,還受到采茶等周期性商業活動的影響。科學測量茶園碳匯是建設碳匯茶園的前提。近年來,碳計量與低碳農業技術創新團隊對全省不同區域、不同類型茶園的茶樹植被和土壤碳儲量進行了實地調查,準確掌握了茶園生態系統的碳循環,探索構建了符合福建實際的茶園碳匯計量方法體系。
在此基礎上,團隊開發了利用茶枝等農業廢棄物制備生物炭的技術,選擇了制備生物炭和茶枝、菌渣等水熱炭的3套工藝參數,提出了生物炭(炭基肥料)在茶園中的應用技術,創造了“茶廢棄物-生物炭(炭基肥料)”。-具有物質循環的茶園生態修復與固碳減排模式在該模式下,茶葉平均產量提高2.7%以上,土壤有機碳含量增加24.7%上圖中,溫室氣體(N2O)排放減少23.3%以上。(記者張輝通訊員李艷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