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蛇傳·情》作為國內首部4K全景聲粵劇電影,這是一種電影新形式的嘗試,通過對傳統戲曲的故事改編、演出形式革新以及現代影視特效技術的大膽使用,將“戲”和“影”進行了美學融合。票票評分達9.1,知乎電影評分9.3,豆瓣電影8.2分,拿下今年華語電影的全網綜合最高評分。

身披傳統 “穿粵”時尚
擁有400余年歷史的粵劇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中國戲劇劇種之一,有著“南國紅豆”的美譽。領銜主演曾小敏(飾白素貞)也曾憑借粵劇《白蛇傳·情》這一劇目奪得第28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和第16屆文華表演獎。此次將這一經典搬上大銀幕,導演張險峰表示:“一些非遺文化只有在撕掉固有的老土標簽,進行新編創造,以個性、包容的新姿態去吸引年輕人的喜好……只有這種獨特的帶有中國氣質的’潮’才能抓住當代青年的眼球。”

不少年輕觀眾在觀影后表示“沒想到我年紀輕輕竟然來聽戲”“忽然get到了老一輩聽戲的樂趣”……戲曲早已不是人們眼中的老古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熱衷去看戲曲電影,聽戲曲音樂。對于追求個性,潮流至上的當代青年,“聽戲”儼然成為一種更新潮又時尚的生活方式。
作為非遺文化的從藝者與傳承者,曾小敏更是強烈呼吁:“希望全國各地的院線,多多支持戲曲電影的排片。我們應該有文化自信,戲曲電影是可以打破僵局,是可以流行,可以得到更多年輕人喜愛的,這是值得我們驕傲的文化。”

國粹精髓匠心傳承
電影《白蛇傳·情》既保留了舞臺版粵劇的精華,又充分發揮電影的綜合藝術優勢,突破了舞臺的局限,這背后凝聚了每一位主創的心血和無數幕后工作者的汗水。從影片的風格、演員的表演,到場景設計等,影片對藝術匠心與極致的追求都格外引人注目。
在場景設計上,影片摒棄了靜態單調的舞臺背景,巧妙運用先進的動態特效技術,與舞臺景、棚景、實景相結合,設計了大量動態的仿真場景。如小魚在紅蓮碧波中游弋,昆侖雪山神鹿奔躍、仙鶴翱翔等場景。據悉制作團隊為此準備了十大置景空間,做了210幅概念設計圖。

片中主創們驚艷的表演也凝聚了演員們的專業與敬業精神。許仙扮演者文汝清回憶拍片過程,常常是五點起床化妝,凌晨兩點才收工。勒頭,吊眉,每天十幾小時下來,皮膚上都長了小水泡。在電影里看起來很美的雪山和雪地,其實鋪的都是人造雪,大家每天都會在上面摸爬滾打幾十遍。有著多年舞臺基本功的曾小敏在拍攝中99%的武打鏡頭都是親自上,面對高難度的騰空等吊威亞的動作更是邊拍邊練,一個動作有時要反復幾十次直到完美。

電影《白蛇傳·情》能將粵劇藝術這一國粹以煥新的面貌活躍在人們的視野里,離不開每一位工作人員精益求精的努力。電影行業從業者的“匠心精神”與粵劇表演藝術家“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的執著篤定,都為非遺文化的“活化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該片贏得口碑,也重振了戲曲電影發展的信心,但票房在市場反映上仍有待提高,未來戲曲電影除了內容上的創新,商業模式的發展也需不斷探索,才能為更多的戲曲電影發展創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