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數學練習題-有答案的
一、填空題:(10分)
1、在計算567-67×5時,先算(67× 5 ),再算( 567-335 ),結果是(232 )。
2、一個數加上0,得(原數 );0除以一個( 不為零的數 ),得0。
3、小數點右邊第二位是(百分)位,它的計數單位是(百分之幾的數(或0.01))。
4、0.53里面有(53)個0.01,如果把它保留一位小數是(0.5)。
5、98400200=(0.984002)億≈(1)億(保留一位小數)。
6、把3.14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是(0.0314),小數(縮小了)了(100)倍;如果把3.14小數點向(有)移動兩位,小數擴大到原數的( 100倍)。
7、按角分,三角形可分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
8、小明在計算(28+22)×?時,漏看了小括號,算出的結果是358,他在檢查時發現了錯誤,又重新計算。他算出的正確結果應該
是(750)。
二、判斷題:(4分)
1、有一個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一定是等邊三角形。 (對)
2、沒有最大的自然數,卻有最大的小數。 (錯)
3、5千克30克=5.3千克。 (錯)
4、8個百分之一寫成小數是0.08 。 (對)
三、選擇題:(4分)
1、把小數點先向右移三位,再向左移二位,這個小數(2)。
① 大小不變 ② 擴大10倍 ③ 縮小10倍 ④ 擴大1000倍
2、98×101=98×100+98×1=9898,這是根據乘法(1)進行簡
便運算的。 ① 分配律 ② 交換律 ③ 結合律
3、下面每組三條線段,不能圍成三角形的是(2)。
①2厘米16厘米17厘米 ②3厘米8厘米5厘米 ③5米7米9米
4、0.1和0.9之間有(4)個小數。
① 7 ② 8 ③ 9 ④ 無數
四、計算題:
1、直接寫出得數:(4分)
150×6=900 0.72-0.28=0.44 0.57+0.9=1.47 3.8+0.12=3.92
10-0.09=0.91 5÷1000=0.005 10-6.5+3.5=7 15.3+1.85=17.15
2、用豎式計算并驗算:(4分)
3.906+0.66=906.66 28.56-14.76=13.8
3、用簡便方法計算:(6分)
1.30.7+0.71+6.3 125×89×8 57×101–57
=(3.7+6.3)+30+0.71 =125×8×89 =57×101-57×1
=10+30+0.71 =1000×89 =57×(101-1)
=40.71 =89000 =5700
4、計算下面各題:(6分)
72.8-8.6+5.84 400-(1300÷65+35) 86.7-(14.3-3.8)
五、解決問題:(12分)
1、一筐蘋果連筐共重180千克,賣去蘋果的一半后,連筐共重92千克,一筐蘋果重多少千克?筐重多少千克?
92×2=184(千克) 184-180=4 (千克) 180-4=176(千克)
答:桶重4千克,蘋果重176千克。
2、學校舉行運動會,三年級有76人參加,四年級參加的人數正好是三年級的2倍。三、四年級一共有多少人參加?
76+76×2=228(人) 答:三四年級各有228人參加。
3、某工廠運來184噸煤,前8天平均每天用去15噸。剩下的預計4天用完,平均每天可用多少噸?
15×8=120(噸)184-120=64(噸)64÷4=16(噸)
答:平均每天用16噸煤。
4、李工程師為市民廣場設計了一個寬是15米的長方形花圃,后來他又將這個花圃的寬增加了8米,于是這個花圃的面積增加了240平方米。現在這個花圃的面積是多少?
240÷8=30(米)30×(15+8)=690(平方米)
答:現在這個華普的面積是690平方米。
四年級下冊數學課堂精練46頁第五題
你們的答案都錯了,正確的答案是:
S三角形=ah÷2
=8×6÷2
=48÷2
=24(c㎡)
S平行四邊形=2S三角形
=2×24
=48(c㎡)
S平行四邊形=ah
h=S÷a
=48÷10
=4.8(cm)
S梯形=(a+b)h÷2
=(10+16)×4.8÷2
=26×4.8÷2
=62.4(c㎡)
所以,陰影部分的面積是:S=S梯形-S三角形
=62.4-24
=38.4(c㎡)
四年級下冊數學課課練解方程二答案
第1章 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屬于“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它是在學生學習了平方根、立方根等內容的基礎上進行的,是對七年級上冊“實數”“代數式”等內容的延伸和補充。二次根式的運算以整式的運算為基礎,在進行二次根式的有關運算時,所使用的運算法則與整式、分式的相關法則類似;在進行二次根式的加減時,所采用的方法與合并同類項類似;在進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時,所使用的法則和公式與整式的乘法運算法則及乘法公式類似。這些都說明了前后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本章的主要內容有二次根式,二次根式的性質,二次根式的運算(根號內不含字母、不含分母有理化)。 一、教科書內容和教學目標本章的教學要求。 (1)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簡單二次根式的字母取值范圍; (2)了解二次根式的性質; (3)了解二次根式的加、減、乘、除的運算法則; (4)會用二次根式的性質和運算法則進行有關實數的簡單四則運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本章教材分析。 課本在回顧算術平方根的基礎上,通過“合作學習”的三個問題引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并說明以前學的數的算術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根式。在例題和練習的安排上,著重體現三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求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圍;二是求二次根式的值;三是用二次根式表示有關的問題。 對于二次根式的性質,課本利用第4頁圖1-2給出的。該圖的含義是如果正方形的面積為,那么這個正方形的邊長就是;反之,如果正方形的邊長為,那么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就是,因此就有。從而得出二次根式的第一個性質。至于第二個性質,可以通過學生的計算來發現,所以課本安排了一個“合作學習”,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歸納。該節第一課時的重點在于對這兩個性質的理解和運用,例題和練習的設計就圍繞這兩個性質展開。第二課時是學習二次根式的另外兩個性質,課本安排兩組練習,意在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嘗試,與同學的合作交流來發現這兩個性質。通過兩個例題和一組練習,使學生知道運用二次根式的性質,可以簡化實數的運算,也可以對結果是二次根式的式子進行化簡。課本第9頁的“探究活動”既是對二次根式的運用,更在于培養學生的一種探究能力,觀察、發現、歸納等能力。 第1.3節二次根式的運算,包含了二次根式的加、減、乘、除四種運算以及簡單應用,課本安排了3個課時,逐步推進,逐漸綜合。第一課時側重于兩個(相當于兩個單項式)二次根式的乘除,其法則是從二次根式的性質得到的,比較自然。例1是對兩個運算法則的直接運用,讓學生有一個對法則的熟悉和熟練過程;例2是一個結合實際問題的運用,其中有勾股定理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第二課時是二次根式的加減和乘除混合運算,出現了類似單項式乘以多項式、多項式乘以多項式(包括乘法公式、乘方)、多項式除以單項式的運算。課本中沒有出現“同類二次根式”的概念,只是提到“類似于合并同類項”“相同二次根式的項”,這種類比的方法,學生是能夠理解的,也能夠與整式一樣進行運算。第三課時是二次根式運算的應用。例6的數字看上去比較復雜,其目的是為了二次根式的運算的應用;例7綜合運用了直角三角形的有關知識、圖形的分割、面積的計算等,其解答過程較長,也是對二次根式知識的綜合運用。 二、本章編寫特點注重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探究等能力的培養。 在本章知識的呈現方式上,課本比較突出地體現了“問題情境——數學活動——概括——鞏固、應用和拓展”的敘述模式,這種意圖大多通過“合作學習” 來完成。“合作學習”為學生創設了從事觀察、猜測、驗證交流等數學活動的機會。如第5頁先讓學生計算三組與的具體數值,再議一議與的關系,然后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質“=”。二次根式的其他幾個性質,課本中也是采用類似的方法。在學習了二次根式的有關性質后,課本又設計了一個“探究活動”,通過化簡有關的二次根式,讓學生自己去發現規律、表示規律、驗證規律,并與同伴交流。所有這些都是教材編寫的一種導向,以引起教與學方式上的一些的改變。注重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 教材力求克服傳統觀念上學習二次根式的枯燥性,避免大量純式子的化簡或計算,適當穿插實際應用或賦予式子一些實際意義。無論是學習二次根式的概念,還是學習二次根式的性質和運算,都盡可能把所學的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聯系,重視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如二次根式概念的學習,課本通過三個實際問題來引入,其目的就是關注概念的實際背景與形成過程,克服機械記憶概念的學習方式。又如,課本第3頁,用二次根式表示輪船航行的的距離,第11頁求路標的面積,第21頁花草的種植面積問題等。特別是在二次根式的運算中,專門安排了一節內容學習二次根式運算的應用,例6選取的背景是學生熟悉的滑梯,例7選取的背景是學生感興趣的剪紙條,以及作業中的堤壩、快艇問題等等。充分利用圖形,使代數與幾何有機結合。 對于數與代數的內容,教材重視有關內容的幾何背景,運用幾何直觀幫助學生理解、解決有關代數問題,是教材的一個編寫特點,也是對教學的一種導向。本章中,如二次根式與直角三角形有關邊的計算密切相關,課本在這方面選取了一定量的問題,既豐富了勾股定理的運用,又學習了二次根式的計算。又如二次根式的引入,課本以圖形作為條件,讓學生通過計算給出二次根式的概念;在學習二次根式的性質時,課本通過讓學生讀圖1-2,從正反兩方面來理解其含義,得出二次根式的性質。例題中結合圖形示意,幫助學生理解問題,解決問題;作業或課本練習中設計一些圖形中有關線段長度的計算;通過方格、直角坐標系來畫三角形、確定點的位置等等。課本在安排二次根式的運算在日常生活和生產實際中的應用時,所選取的問題也在于體現學生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系,感受所學知識的整體性,不斷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建議注意用好節前語。 本章的節前語不多,但都緊密結合本節學習的內容,提出一個具體的問題。教學中可以利用它們來創設問題情境,引入課題。如第1.1節“排球網的高AD為2.43米,CB為米,你能用代數式表示AC的長嗎?”短短的幾句話,既是一個學生熟悉的問題情境,又是一個看似熟悉但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懷,與數學學習相聯系的問題,教師可以由此提出一個與本節課學習有關的問題。教學中不應忽視這種作用。注意把握教學難度。 與以往的教材相比,二次根式已降低了要求。如運用二次根式的性質將二次根式化簡,只要求簡單的,不要出現過于復雜的式子,并且明確根號內不含字母。對二次根式的四則運算,也僅局限于簡單的,根號內不含字母,教學中不需補充超出課本題目要求的問題。當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體現一定的彈性。課本第15頁的作業題中的第7,8題,還可以借助于計算器進行計算。充分運用類比的方法。二次根式的運算以整式的運算為基礎,其法則、公式都與整式的類似,特別是二次根式的加減,課本沒有提出同類二次根式的概念,完全參照合并同類項的方法;二次根式的乘除、乘方運算類似于整式的乘除、乘方運算。因此對于二次根式的四則運算的教學應充分運用類比的方法,讓學生理解其算理和算法,提高運算能力。第2章 一元二次方程一、教科書內容和課程學習目標(一)教科書內容 本章包括三節:2.1 一元二次方程;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2.3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其中2.1節是全章的基礎部分,2.2節是全章的重點內容,2.3節是知識應用和引申的內容。另外,閱讀材料介紹了一元二次方程的發展,讓學生了解數學的發展史。(二)本章的知識結構(三)課程目標(1)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會用直接開平方法解形如(b≥0)的方程;(2)理解配方法,會用配方法解數字系數的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的推導,會用求根公式解一元二次方程;會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使學生能夠根據方程的特征,靈活運用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種解法求方程的根。(3)體驗用觀察法、畫圖或計算器等手段估計方程的解的過程。(4)能夠根據具體問題中的數量關系,能夠列出一元二程方程解應用題,能夠發現、提出日常生活、生產或其他學科中可利用一元二次方程來解決的實際問題,并正確地用語言表達問題及解決過程。體會方程是刻畫現實世界的一個有效的數學模型。(5)結合教學內容進一步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通過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獲得對事物可以轉化的認識。(四)課時安排2.1 一元二次方程…………………………………………………………2課時 其中: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1課時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1課時2.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4課時 其中:開方法、配方法………………………2課時 公式法…………………………………2課時2.3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2課時小結、目標與評定………………………………………………………2課時二、編寫指導思想與特點方程教學在中學數學教學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一元二次方程在初中代數中占有重要地位。一方面,一元二次方程可以看成是前面所學過的有關知識的綜合運用,如有理數、實數的概念和整式、分式、開平方等的運算,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組解法等知識,在本章都有應用。從數學角度看,這一章的學習有一定難度,如果前面某個環節薄弱或知識點有問題,就會給本章的學習帶來困難,因此,這一章的教學是對以前所學的有關知識的檢驗,又是一次復習與鞏固。當然,一元二次方程知識也是前面所學知識的繼續和發展,尤其是方程方面知識的深入和發展。 本章的主要內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應用,課本首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從實數的性質,將分解成為兩個一次因式相乘積為零的一元二次方程轉化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入手,介紹了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體現了數學的轉化思想。接著課本首先從數的開平方的知識出發,直接講開平方法,然后依次介紹了配方法和公式法。在講述公式法的同時,課本特別給出了利用計算器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示例,以揭示技術發展給數學學習帶來的影響,這也是一種新的嘗試。同時,以建立數學模型為主要著力點介紹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并在例題的設置上充分考慮了圖表、立體圖形、物體運動和經濟活動中的問題背景,力圖使學生在現實的環境中學習數學。 這一章是全書乃至整個初中代數的一個重點內容。因為這一部分內容既是對以前所學內容的總結、鞏固和提高,又是以后學習的知識基礎。因此這一章可以說是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高中階段的指數方程、對數方程及三角方程,無非就是指數、對數、三角函數的有關知識與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綜合而已。初中代數中的不少主要技能、解題方法以及一些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在本章都有所體現。例如,換元法、因式分解法、配方法等。另外,從具體到抽象的概括能力、邏輯推理能力等等在本章也有體現。可以說,無論從基礎知識還是基本技能看,這一章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本章的內容中,應以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特別是公式法作為重點。 三、教材體現的數學思想方法 本章從內容上看是初中代數的重點,從數學思想方法方面來看,也是初中數學中比較全面體現的一章。 1.方程的思想 方程本身就提供了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這一點在一元二次方程中體現的更為充分。學習方程不僅為進一步學習其他知識打下基礎,不僅可用于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而且在更廣泛的意義上講,通過方程可以溝通已知與未知之間的聯系,從而由解方程就可以使問題得以解決,通常稱之為方程思想。方程思想作為一種數學思想,在數學發展史上有重要作用,對求解數學問題來說也有重要的意義。 2.公式解法 一元二次方程的公式解法在數學思想方法上有重要意義。首先,公式法是人們所知的多次方程的第一種公式(根式)解,它為以后進行公式解的研究開辟了道路,并且是引起近似代數的起源問題之一,在數學的學習中也有重要意義;其次,公式法解體現了數學中的算子的思想,將數學問題進行抽象化、符號化、程序化,這是數學發展的重要的途徑。 3.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 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中,涉及開方問題,即對要實施開平方,而前面已經學過負數沒有平方根。因此的狀態就決定了一元二次方程根的狀態。必須對的符號進行討論。分類討論的數學思想是一種極為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教材中對Δ=的三種分類討論隱含在課堂教學之中,通過“想一想”讓學生自然地得到結論,降低由于數學思想上的要求所帶來的學習上的難度,這是一種合理的處理方法。實際上,判別式的討論是不解方程而對方程的根進行定性研究的重要指標。在研究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等方面有重要意義,在研究二次曲線的問題時有重要地位。判別式實質上是利用方程的系數研究方程的性質,是一種以局部研究探求具體性質的方法。找一種關鍵性的數量關系去定性地研究一類對象,也是一種常見的數學思想方法。 4.轉化(化歸)的數學思想 在本章中更突出地表示出“轉化”的思想方法。如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就是將一元二次方程轉化為兩個一元一次方程。嚴格地說,轉化的思想是數學中認識和掌握新知識的重要途徑,掌握這種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拓展學生數學知識。如換元法就是一種很重要的轉化思想,這在本章也有不少的體現。 四、教材處理 關于教材處理,按教材內容的安排及課程標準的要求,分三部分進行分析: 1.一元二次方程 本節包括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這一單元是本章的基礎,教材兩個問題中引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個問題是學生所熟悉的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另一個問題是從報紙上公布的統計數據,教學的重點是對方程的一般形式的認識和對方程解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引入用因式分解法求一元二次方程解的方法,將這種解安排在此處,其目的是為了加強學生對學習方程目的的理解,并為后續通過轉化求方程解奠定思想基礎。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本節是本章的核心內容,主要是一元二次方程的各種解法。其中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配方法和應用一元二次方程知識理解應用問題是重點,而這兩個重點又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尤其是公式法是學好本章的關鍵。因此,本節又是全章的重點,是學好本章的基礎。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課本介紹了四種,即直接開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及因式分解法。 直接開平方法適用于(b≥0)模式的方程。實際上,給出的一般方程只要存在實根,就可以用配方法轉化為的形式。例如,課本中將方程轉化為,因此配方法是直接開方法的延伸,而直接開平方法是配方法的基礎。 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礎上,很自然地推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實際上就是對一般形式(a≠0)的一元二次方程實施配方法的結果。 對于三種解法,公式法可以是一種“萬能”方法,只要△=≥0,將系數a,b,c代入公式即可求解。在教學中注意一元二次方程中的a≠0的條件。在配方時應強調方程兩邊同時加上“一次項系數之半的平方”或在左端加上“一次項系數之半的平方”再減去“一次項系數之半的平方”,實質上是方程的一種同解變形,這是必須反復訓練方可達到學生熟練進行配方的目的,它也是推導求根公式的基礎。 對△=的討論,首先要滲透分類討論的思想,另外,對△==0的情況,一定要強調有兩個相等的實根:這與方程根的理論一致,學生開始會認識只有一根,要反復強調,以糾正這種不正確的或說是不嚴密的結論。對△=0的情況,不能說成方程無解,而應強調方程無實數根或在實數范圍內無解,強調數域是為今后在高中討論有復根的情況埋下伏筆。理論上的證明見教師用書。 關于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實際上,求根公式就體現了根與系數的關系,由于課程標準中沒有涉及,但這部分內容對于今后的學習是很重要的,在教學中可以作為探索性學習的內容,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并得出結論。 3.一元二次方程的應用 列方程解應用問題,前面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已學習過相關的知識,但是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應用題仍然是難點,其原因是數量關系比較復雜且隱蔽;應用題所反映的實際背景比較復雜而學生又不太熟悉;所列方程也逐步復雜。主觀上學生一開始受算術解法思維的定勢影響,缺乏廣泛的社會經濟生產和生活以及相關學科方面的知識,理解文字語言和數學語言等方面的能力較差。 對于求解應用題,若從思想方法角度來看,列方程解應用題屬于數學模型法,其中方程應用題求解,大體上都是這樣六個步驟:①審題,理解題意,明確題中涉及幾個量,有幾個是已知量,有幾個是未知量,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等等;②設元,根據題目要求,選擇合適的未知數,又分為直接設元法、間接設元法。同時還要考慮設幾個未知數為宜;③列式,分析題目中量與量的關系,關鍵是找出題目中的相等關系,這時,要注意挖掘題目中的那些隱蔽的相等關系,有時,又要輔之使用圖示法、列表法等一些直觀手段;④求解;⑤檢驗,既要檢驗得到的解是否符合原方程或原方程組,又要檢驗所得的解對實際問題是否有意義;⑥作答,寫出正確合理的答案。在教學中可以結合問題解決的策略,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建構和合作學習,體會數學建模的基本思想與方法。(金克勤)第3章 頻數及其分布統計學是搜集數據、分析數據,并根據它獲得總體信息的科學.本套教材在七年級上冊安排了 “數據與圖表”,著重介紹了數據的收集、整理的初步方法;在八年級上冊安排了“樣本與數據分析初步”,通過對數據集中程度和離散程度的統計量的計算,初步了解了如何對數據的基本狀態進行分析.為了進一步分析、處理數據,供決策時參考,有時我們還要了解數據的分布情況,找出新的特征數.“頻數及其分布”這一章就是解決了這一問題.“頻數及其分布”這部分內容在原總指浙江版義務教材中也有,但只是作為概率統計初步中的一小節.考慮到頻數、頻率、頻數直方圖、頻數折線圖與日常生活、自然、社會和科學技術領域的密切聯系,《數學課程標準》增加了這塊內容的份量.本套教材將這塊內容獨立設章的目的,一方面可用足夠的篇幅來更清楚、更詳細闡述,也是為每冊循序漸進地學習概率與統計知識所作的精心安排. 本章教學時間約需7課時 ,具體安排如下: 3.1 頻數和頻率 1課時 3.2 頻數分布 1課時 3.3 頻數的應用 3課時 復習、評估1課時,機動使用1課時,合計7課時. 一、教科書內容和課程教學目標 (1)本章知識結構框圖如下:(2)本章教學目標如下: 目標類別 目標層次知識點及相關技能 知識技能目標 過程性目標 了解 理解 掌握 靈活運用 經歷(感受) 體驗(體會) 探索 頻數及其分布 極差 √ √ 頻數的概念 √ √ 頻數分布表 √ √ 頻率的概念 √ √ 頻數分布的意義和作用 √ √ 頻數分布直方圖 √ √ 頻數分布折線圖 √ √ 根據頻數分布直方圖估計平均數 √ √ (3)本章教學要求 ① 通過實例,理解頻數、頻率的概念,了解頻數分布的意義和作用. ② 會計算極差,會對數據合理分組,并求出每一組的頻數、頻率,列出頻數分布表. ③ 會畫頻數分布直方圖和頻數分布折線圖,能根據頻數分布直方圖估計平均數,能根據數據處理的結果,作出合理的判斷和預測,并在這一過程中體會統計對決策的作用. ④ 通過畫直方圖、折線圖養成學生耐心細致的工作作風,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善于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本章編寫特點以《數學課程標準》為本,刪繁就簡、突出重要內容 畫頻數分布直方圖不采用傳統按部就班的逐步介紹的方法,步驟多、方法繁將會影響這個年齡段的學生學習興趣.事實上,如3.1節做一做,“下面給出以0.4 kg為組距,取2.75~3.15、3.15~3.55……為端點”;對連續型、離散型數據的不同處理等,里面還有許多道理.不在繁瑣的具體枝節上糾纏,突出重要概念,讓學生體驗頻數、頻率的真實含義,理解頻數、頻率分布的意義和作用才是教學的真正目的,也是本章教材編寫的特點之一.精心選擇實例,貼近學生生活,引起學生興趣頻數、頻率本身就是處理實際問題,從實際中來,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引入概念.教材精心挑選、引入大量學生熟悉的例子,創設學生熟悉的情境,引起學生興趣,使學生能產生解決它的欲望.掃除一定程度上因為敘述事例的冗長而引起學生反感.如血型分布、運動鞋鞋號的選擇、學科成績、午餐等候時間、礦泉水質量等等都是學生身邊的事,學生熟悉且親切.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從統計的角度思考與數據信息有關的問題,通過收集、分析數據的過程能初步作出合理的決策,提高學生處理問題、決策問題的能力.重實踐操作,設計一定量的數學活動,在交流中增強數學應用意識本章內容安排了一定量的實習操作性的活動,如“八年級男生、女生身高和所穿運動鞋的分布”“八年級學生跳繩次數的頻數分布”“八年級男生、女生體重數據的分布”“商場不同價格的彩電銷售情況”等,這些活動都需要學生分小組合作,事前精心設計策劃,調查廣泛接觸不太熟悉的人和事,希望學生通過這些活動認識現實世界中蘊含的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與現實世界有著緊密聯系,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也培養學生實際工作能力,從中獲得克服困難經歷或者體會獲得成功的喜悅. 三、教學建議 (1) 畫頻數分布直方圖的一般步驟是:①計算極差;②決定組數與組距.一般當數據在100個以內時,按照數據多少,常分為5~12組;組距是指每個小組的兩個端點之間的“距離” , = 組距;③決定分點,為了避免有些數據本身落在分點上,常常將分點多取一位小數;④列表、劃記;⑤畫頻數分布直方圖.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在講解中靈活應用,但不要完全在黑板上重復以上步驟,這樣違背了教材編寫的初衷. (2) 利用頻數分布表、頻數直方圖、頻數折線圖來分析數據的一些特征是教學的重點之一,教學中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仔細地觀察、大膽地推測、合理地驗證.“統一訂購運動服、運動鞋,應注意哪些問題?”“校方安排學生多長的午餐時間為宜?”“估計魚塘中有多少條魚”“分析男生、女生游泳項目成績差異”等等,不像原來數學題有唯一標準答案,應鼓勵學生各抒已見,最后在充分討論的基礎上形成比較一致的意見.這是與人交流、勇于探索、比較清晰表達自己觀點的重要方式,也是新課程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方面,教師可視具體情況在本章教學中盡量體現. (3)計算繁瑣,聯系實際緊密是本章的主要特點.除了課本提供的范例外,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補充.同時教師還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預先制作好一些教具,不要使課堂上寶貴的時間浪費在抄寫、繪圖上面. 四、本章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數據有“連續型”與“離散型”兩種,對離散型數據,如課本第51頁的血型分組一般比較容易,對離散型數據分組不唯一,僅是根據經驗,不同的分組一般得到的結論也有所差別,但只要合理均認為正確. (2)進行實踐活動時,要注意有些問題可能涉及學生的個人隱私,如較胖的女同學不愿意論及自己的體重,她認為公開自己的體重是侵犯了個人隱私權;一分鐘跳繩次數比較少的同學也可能覺得沒面子而出現一些不愉快事情.針對這些情況任課教師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采取回避或選擇一些合適的同學或選擇另外適當的數據作調查對象等辦法.我們的目的是通過一些實踐活動在交流中培養互相合作的精神,與人合作中體會愉快,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中,增強應用數學的自信心.不要因為個別特殊原因干擾整個教學計劃. (3)直方圖的縱坐標與橫坐標一般來說有不同的單位,每個單位的具體長度應在比較中進行選擇.最終的要求是畫出來的圖形比較美觀,能清楚反映分布情況、及變化趨勢.課本所采用畫折線 的辦法就是避免圖形畫在極端的位置.在不影響整個圖形所反映基本特征的情況下,使頻數直方圖或頻數折線圖更加美觀.也可以采用將學生所畫的圖比較展覽的辦法,讓學生在交流中取長補短,互相吸收別人好的經驗,來完善自己畫圖技能.
四年級下冊數學課課練第65頁 第三大題答案
四年級下冊數學課課練第65頁 第三大題答案
在選取樣本時,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所選樣本必須足夠大 B.所選樣本要具有普遍代表性
C.所選樣本可按自己的愛好抽取 D.僅僅增加調查人數不一定能提高調查質量
【答案】C
下列調查中,適合進行普查的是()
A.《新聞聯播》電視欄目的收視率
B.我國中小學生喜歡上數學課的人數
C.一批燈泡的使用壽命
D.一個班級學生的體重
【答案】D
賓館有100間相同的客房,經過一段時間的經營,發現客房定價與客房的入住率之間有下表所示的關系,按照這個關系,要使客房的收入最高,每間客房的定價應為()
每間房價(元)
入住率
A.300元 B.280元 C.260元 D.220元
【答案】C
求文件: 四年級下冊數學課程練習38頁第七大題答案
6<6.84<⑦ ⑨<9.29<10
?<13.07<14 0<0.82<①
四年級下冊數學每課一練第三頁答案
ask了結束時間可還是快接電話開機動
課課練六年級下冊答案數學第96頁第3大題
把一個高 是10分米的 圓柱截成相等的兩段,圓柱是表面積增加了157平方分米,求原來這個圓柱的表面積
四年級下冊數學課時練答案
在網上問答案是一個不好的習慣,我只能說你這樣成績是不會提高的,另外也沒動力,自己想想有什么讓你有動力的事,不管是為自己還是為了自己喜歡的人!不要求答案,自己做最好。作業嘛作業,既然是作業 就要用心去完成 如果給你答案的緝互光就叱腳癸協含茅話 對你是不負責任的表現。先問同學,再問老師,一步一步來。
四年級下冊數學課本練習2的第4題答案?
75+360÷20-5 72-4×6÷3 75+360÷(20-5) (72-4)×6÷3
=75+18-5 =72-24÷3 =75+360÷15 =68×6÷3
=93-5 =72-8 =75+24 =408÷3
=88 =64 =99 =136
(75+360)÷(20-5) (72-4)×(6÷3)
=435÷15 =68×2
=29 =136
課堂點睛英語四年級下冊第13頁第三大題
第四課
1 water cries er feel Palace
2 DDBDD
3 1 . went to a museum 2. went to muntain 3. stayed at home 4. went swimming 5. Summer camp
4 1. walked back 2. had for 3. Great Wall 4. spuare beautiful 5. let work
補充:
自己寫的 - - 給我分分吧 絕對對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課本46頁 第4題答案,急!
4、下面的等式分解運用了哪些乘法運算定律?
106×25=25×106(乘法交換律)
5×17×4=5×4×17(乘法交換律)
13×3×2=13×(3×2)(乘法結合律)
25×8×4=8×(25×4)(乘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
4×6×5×8=(4×8)×(6×5)(乘法結合律、乘法交換律)
四年級下冊數學課后答案
1.已知菱形的邊長為5 cm,一條對角線的長為5 cm,則菱形的最大內角是_______.
【答案】120°
2.直角梯形的兩個直角頂點到對腰中點的距離( )
A.相等 B.不相等
C.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 D.無法比較
【答案】A
3.下列命題中,正確的是( )
A.兩條對角線相等的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
B.兩條對角線相等且互相垂直的四邊形是矩形
C.兩條對角線互相垂直平分的四邊形是菱形
D.兩條對角線互相平分且相等的四邊形是正方形
【答案】C
4.若正方形的對角線長為2 cm,則這個正方形的面積為( )
A.4 B.2 C. D.
【答案】B
七年級下冊數學課課練77頁答案
6題:
解:設AE與CD交與點O,∵ABCD,∴∠DOE=45°∵∠C=∠E∴∠C=1/2∠DOE =22.5°
7題:
解:有已知條件,推出∠ABC=90°-45°-15°=30°,根據三角形內角和等于180°,∴∠C=180°-45°-15°-30°=90°
8題:
解:∵∠A=60°∠ACD=45°∴∠ADC=180°-60°-45°=85°
∴∠BDC=180°—85°=95°
在三角形BDF中,∠BFD =180°-95°-20°=75°
小學四年級下冊數學課堂精練第39頁第八題怎么做
你知道為什么沒有人給你答案嗎?答題的人沒有你說的書,不知道題目的具體內容就無法幫助你了。建議你提問時打上題目,或者拍照傳上來,這樣才能得到很多人的幫助。
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課課練數學-廣角(82-83)的答案
參 考 答 案
一、 平移、旋轉和軸對稱
【點擊課堂】
第1頁 一、 1. 右 5 2. 下 4
第3頁 一、 1. 6:00 180° 2. 4
3. (1)D (2)D (3)順 (4)逆
4. (1)順 90° (2)順 90° (3)逆 90° (4)順 90°
第4頁 二、 1. × 2. √ 3. × 4. × 5. ×
【拓展應用】
第2頁 (1)略 (2)55
第5頁 9時
【單元練習】
一、 1. 長方形、正方形、等腰(邊)三角形、等腰梯形 2. 順 90° 順 180° 3. 4
4. 右 8 下 4(或下 4 右 8) 5. (1)C (2)C
二、 1. C 2. A B C 3. B
三、 略
四、 略
二、 認識多位數
【點擊課堂】
第8頁 一、 1. 四 萬 十萬 百萬 千萬 2. 千 十萬 十萬 八
3. 360000 2080000 236 6090 4. 20300000 二千零三十萬
二、 1. × 2. √ 3. √ 4. ×
第9頁 一、 1. 10000 500000 2. 60043000 3. 6 9 5 4 4. 80060900
5. 20340400 二千零三十四萬零四百 3002050 三百萬二千零五十
二、 1. B 2. C 3. A 4. B
第10頁 二、 800000000 10500000000 700000000000 205000000000
三、 三十九億 四百零三億 八百四十億 一千億
第11頁 一、 1. 3500350000 2. 十 9000050000
3. 300030000000 三千億三千萬 4. 31 2 5. 二億四千萬 2 4000
二、 9個百億 9個億 9個十億 9個千億
第12頁 一、 1. 10萬 千萬 90000000 九千萬 9000萬 2. 四千五百零九萬 4509萬 3. 15萬 4. 140億
第13頁 二、 1. √ 2. √ 3. × 4. ×
第14頁 三、 602萬 2008萬 450億 4020億
四、 65萬 570萬
五、 5億 204億
【拓展應用】
第8頁 3
第9頁 470128
第10頁 1. 10000000000 2. 60000 3. 略
第11頁 999999999和1000000001
第12頁 84384384
第13頁 75000、76000、77000、78000、79000、81000、82000、83000或84000
第14頁 204999 195000
【單元練習】
一、 1. 萬 萬 11 百億 2. 249999999 150000000 3. 11 百億 八億
4. 56456456 5. 3萬 10億 6. 9800 407 7. 4502700 45042 45萬 450000
8. > < = < 9. 略
二、 1. × 2. × 3. √ 4. √ 5. ×
三、 1. A 2. C 3. C 4. A 5. B
四、 1. 7026400 1104320000 2. 3200000
五、 409萬 280億
六、 4831萬 13140萬
七、 31億 390億
八、 1. 8764300 2. 3004678 3. 3400678(答案不唯一) 4. 3467800(答案不唯一)
三、 三位數乘兩位數
【點擊課堂】
第17頁 二、 1. 7824元 2. 3740 7252 22685 21672
第18~19頁 二、 120元/盒 240米/秒 450米/分 200噸/月 54個/天
50千克/袋 32只/人
六、 1. 2952千米 2. 4本 3. 64千米/時 4. 56元/個
第20~21頁 二、 1. (1)432米 (2)5天 (3)36米/天
2. 58元/只 3. 1375個 4. 11970元
第22頁 一、 1. 5 8 原來積的幾倍 2. 200 400 200 800 3. 480 4800 1080 10800 120 280
第23頁 二、 1. 7500個 2. 不能
第25頁 三、 1. 3000克 3千克 2. 16800元 4800元 3. 11200平方米 440米 4. 2160個 5. 7200千瓦·時
【拓展應用】
第17頁 本題答案不唯一。如:①下個月應多進些童話書,因為這種書的銷量最大;②下個月應多進些故事書,因為這種書的銷售總價最高。
第19頁 老虎
第21頁 乙商店
第22頁 (1)50米/分 (2)32分鐘
第23頁 答案不唯一。如:24×50=1200,28×100=2800
第25頁 225人
【單元練習】
一、 1. 四 五 2. 略 3. 略 4. (1)20時 150米/分 12500米 (2)600 45 8
5. 450 1350 1800 18000 45000
二、 1. 8000 2800 21000 8600 35000 840 3000 1200 8400
2. 30480 9500 37800
3. 7000 9000 4000 1300 4000 6000
三、 1. 不夠 2. (1)360元 336元 342元 (2)750元
3. 82×530=43460 20×358=7160
四、 用計算器計算
【點擊課堂】
第28頁 2. 58 13572 7864 150 298 0 758 11370 1805
第29頁 一、 1. 1 121 12321 1234321 1234567654321
2. 100 1000 10000 11116+9876×9=100000 111115+98765×9=1000000
第30頁 一、 1. 13568 3681 409 4104 108 26244 108 12852 33338
2. 240 41548 20 165
3. 946 946 4681 4681 a-(b+c)
第32頁 二、 1. 40 400 4000 40000 400000 4000000
4000000×13=52000000(克) 52000000÷500=104000(天) 104000 ÷365≈285(年)
2. 10000米 一億張這樣的紙疊在一起高,高1156米。
3. 1157天 3年
【拓展應用】
第28頁 20055
第29頁 如果選的數字是a,那么最后結果是aaaaaa
第31頁 1
【單元練習】
一、 1. 2076 2. 510
二、 1. 8 15 0 5 60 3600 5 100 300 100 96 12
2. 9000 857142 500 28690000 314 0 468 205 52320 117000
3. (1)1001 2002 3003 4004 5 6 7 7007 143 8008
143×9×7=9009
(2)1090 2090 3090 5 5090
6+676×9=6090 7+787×9=7090 8+898×9=8090
三、 1. 16天 2. 合計430元 3. 228200個 約23萬個 4. 90分
5. (1)6570千克 (2)263桶 (3)65個 (4)要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
五、 解決問題的策略
【點擊課堂】
第37頁 二、 1. 大數:86 小數:34 2. 40 cm 60 cm 3. 55米/分
第38頁 二、 276平方米
【拓展應用】
第37頁 19632
【單元練習】
一、 1. 48 34 75 96 16 17 15 16
2. 300 420 300 420
二、 1. 梨310千克 蘋果530千克 2. 480平方米
3. 最大是100平方米 最小是49平方米 4. 小祥52枚 小莉26枚
三、 1. 長繩55米 短繩45米 2. 600平方厘米 3. 3240棵 4. 626人
六、 運 算 律
【點擊課堂】
第41頁 一、 1. a+b=b+a (a+b)+c=a+(b+c)
2. 73 92+(49+51) 62 75 122 55 59 46 77 48 32
3. 46 A 18 F D E
第42頁 三、 669人
第43頁 一、 1. a×b=b×a (a×b)×c=a×(b×c)
2. 略 3. 660 2800 1000
第44頁 三、 1. 12000元 2. 500個
第45頁 二、 1. √ 2. × 3. √ 4. ×
三、 1. B 2. B 3. B 4. C
第48頁 二、 1. 7800 120 36 100 19 42 22 10 94 6 4 3840 110 60 28
2. 900 577 64 600 2340 990
第49頁 二、 1. √ 2. × 3. √ 4. √
第51頁 二、 1. A 2. C
第54頁 三、 1. (1)夠 (2)60元 (3)略 2. (1)1540米 (2)350米
【拓展應用】
第41頁 ○+□+△=○+(□+△)
第42頁 (104+96)+(97+103)+(105+95)=600
第43頁 125×16×5=(125×8)×(2×5)=1000×10=10000
第44頁 略
第47頁 30毫升
第48頁 略
第50頁 212
第52頁 36×56+72×22 99×98+198
=36×56+36×2×22 =99×98+99×2
=36×(56+2×22) =99×(98+2)
=36×100 =99×100
=3600 =9900
第54頁 99×99+199 999×999+1999
=99×99+99+100 =999×999+999+1000
=99×(99+1)+100 =999×(999+1)+1000
=99×100+100 =1000×999+1000
=100×(99+1) =1000×(999+1)
=10000 =1000000
【單元練習】
一、 1. (1)乘法交換 a×b=b×a (2)加法結合 (a+b)+c=a+(b+c)
(3)乘法分配 (a+b)×c=a×c+b×c
2. 略 3. 略 4. > = < = 5. 24000
二、 1. × 2. × 3. √ 4. √ 5. ×
三、 1. C 2. A 3. C 4. A 5. B
四、 1. 600 200 520 81 21 96 2800 10000 960 80 100 400
2. 略 3. 3618 2970 1350 7000 7128 2300 600 8500 2700
五、 1. 80個 2. 夠 3. 480千米 12千米 4. 6000人
5. (1)沒有相遇 100米 (2)相遇了 440米
七、 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梯形
【點擊課堂】
第58頁 一、 1. 首尾相接圍成 3 3 3 標略
2. 5 3. 描略 頂點 對邊 底
第59頁 二、 1. 12厘米 2. 3條 描略
第60頁 二、 (1)60° (2)15°
第61頁 一、 1. C 2. A 3. A 4. A 5. A 6. A
第63頁 一、 1. ②③④⑤ ③⑤
2. (1)90° 直角 (2)120° 等邊 (3)40° 100° 70° 70°
第65頁 一、 1. 60° 銳 2. 直 3. 64° 4. 30°
二、 1. B 2. B
第66頁 一、 1. 平行 相等 2. 不穩定 伸縮門 3. 26 26
二、 1. C 2. B 3. A 4. C
第67頁 二、 1. A 2. B
第69頁 二、 1. B 2. C
【拓展應用】
第58頁 略
第59頁 2厘米、5厘米、5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4厘米、4厘米、4厘米
第60頁 1. 圖略 30°、90° 2. 180°×2=360°
第62頁 11 1 5 5
第64頁 120° 鈍角三角形
第66頁 1. 平行四邊形具有不穩定性,可自動伸縮。 2. 16
第68頁 有無數種分法,略。
【單元練習】
一、 1. 穩定性 2. 2 3. 3 2 4. 完全一樣 5. 25
二、 1. × 2. √ 3. √ 4. × 5. √
三、 1. C 2. C 3. C 4. B
四、 略
五、 1. (1)516平方米 (2)156平方米 2. 12厘米、4厘米
八、 確 定 位 置
【點擊課堂】
第72頁 1. (1)(2,2) (6,6) (2)標略 (3,5) (3)4 3 標略
第73頁 1. (1)(3,3) (2,1) (5,0) (2)標略 平行四邊形
第74頁 2. (1)(1,1) (3,1) (3,5) (2)(7,1) (9,1) (9,5) (3,3) (3,1) (7,1)
【拓展應用】
第72頁 (4,4) (5,3) (3,3)
第73頁 略
第74頁 杭州
【單元練習】
一、 1. 列 行 行 列 2. (3,4) (3,5) 3. (5,5) (7,5) 4. 21 9 5. 5 4
二、 1. × 2. × 3. √
三、 1. B 2. A 3. B
四、 (1)略
(2)(4,1) (1,2) (5,2) (4,3) (1,4) (5,4)
(3)一(1) 二(4) 四(1) 五(4)
(4)(2,3),(3,3),(4,3),(5,3)
五、 1. (1)正方 2. (2)(10,j) (8,h) (10,f) (12,h) 2. 略
3. 等腰直角三角形 能 (5,2)或(1,6)或(9,6)
九、 整理與復習
【點擊課堂】
第78頁 二、 1. (1)四(1)班:1610元 四(2)班:1680元 四(3)班:1664元
(2)4380元
2. 畫圖略 1350平方米
第79頁 二、 1. 90塊 2. 65平方米 3. 35噸
第80頁 二、 1. 2. 3.
第81~83頁 一、 1. 90 2. 一半 3. 63 銳 4. 70 100 5. 正方形 6. 44
7. 130 50 130 8. (1)6 (2)4 (3)5
二、 1. A 2. A 3. B A C 4. C
三、 1. √ 2. × 3. × 4. × 5. √ 6. √
五、 1. 15厘米 12厘米 2. 略
第84頁 二、 1. × 2. √ 3. ×
【拓展應用】
第79頁 99分
期 末 檢 測
一、 1. 略 2. 略 3. 180 54000 60 4. 80 65 5. 加 減 除 6. 7
7. 重合 軸對稱 2
二、 1. × 2. × 3. √ 4. × 5. × 6. ×
三、 1. C 2. B 3. C 4. B
四、 1. 4 720 780 450 100 8 1000 9 4200 110 64
2. 3888 8280 16 3. 2000 3 6210 4554 5700 4800
五、 略
六、 1. 3 2. 302棵 3. (1)330米 (2)600米 4. 160平方米 5. 70米 6. 350米
7. (1)1750米 (2)6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