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六年,本田迎來了第九位掌門人的更替。
本田汽車官方宣布,公司現任CEO八鄉隆弘(TakahiroHachigo)繼續留任本田董事。同時,CEO一職將由研發部負責人三部敏宏(Toshihiro Mibe)接任。
公開資料顯示,現任CEO八鄉隆弘現年61歲,而即將繼任的三部敏宏59歲,二人年齡相差并不大。結合本田以往高層人事變動的規律,掌門人變更的時間間隔大約為五至六年。由此看,八鄉任職六年之后的變更實際也在既定路線內。
不過,以往本田的每一次掌門人更迭,都伴隨公司戰略的調整及轉向。現任八鄉隆弘在任期間,就曾大舉調整產能擴張路線等,而新一任掌門人的到來是否意味著,將為本田帶來新的活法?
八鄉的“保守變革”成為過去
八鄉接替伊東孝紳(Takanobu Ito)擔任本田公司社長。這一年,接二連三的召回讓本田陷入質量問題的泥潭,銷量未及預期,本田不得不下調利潤預期……一系列問題讓本田持續承壓。
新掌門人上任之后,本田明顯表達出轉變公司盈利問題的急迫,溫和而有著廣泛經驗的八鄉隆弘被寄予厚望。為此,八鄉曾誓師坐鎮一線,把提升汽車業務的收益作為內部改革的重心。
為了調整產能過剩的問題,八鄉開始修正伊東孝紳此前推進的擴張路線。本田進行了成立以來第一次大規模的產能瘦身。根據當時的計劃,本田將以美國和中國為重心,到2025年將生產成本削減10%,并將全球車型的數量減少到當時數量的三分之一。
其中包括精簡車型陣容、整合國內外工廠,以及借用合并汽車與摩托車的業務來簡化生產流程等,以達到削減成本,提高收益。
之后,大刀闊斧的改革讓本田稍稍恢復一絲元氣,但仍收效甚微。根據本田公布的財報數據,2019年4月至2020年3月底,本田汽車的營業利潤同比下降12.8%,為634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417億元)。其中,汽車業務的營業虧損從2019年同期的530億日元擴大至756億日元,汽車的營業利潤率為-3.2%,而2018年同期為-1.8%。
更重要的是,在本田埋首于“自救”的同時,汽車行業的競爭已經另換一番天地。2019年,“新四化”的潮流奔涌而來,引導行業的轉型。整個行業開始為應對電氣化、自動駕駛的監管要求和技術需求而奔波,本田也不得不開始考慮將公司研發重心轉移一部分到電動車等新業務。不過,八鄉對于轉變的做法還是相對保守。
2019年10月,八鄉在本田汽車全球總部接受采訪時表示,本田計劃到2030年致力于發展油電混合動力汽車,而不是純電動汽車。他的判斷是,“純電動汽車將不會成為主流,電池需求也不會大幅增加”。
產品上,本田推出微型純電動車本田ePrototype同年在歐洲市場開啟預定,但效果并不理想,2020年在歐洲售出4108輛,在日本僅售450輛。
在這方面,三部敏宏對電氣化轉型的看法則相對更為前沿。他的接任,可能也是本田將加速走向新賽道的信號。
追趕電氣化的本田更適合“激進”
現年59歲的三部敏宏,實際已經在本田工作了25個年頭,先后從事發動機開發、出任本田運營官,到2019年開始擔任本田技術研究所所長,又主導公司電氣化和無人駕駛領域的戰略,成為本田“新四化”轉型的技術牽頭人。
除了具備豐富的技術經驗,對比行事更為溫和謹慎的八鄉,三部改革的決心顯然更為明確且“激進”。他曾呼吁,應該“丟掉過去的標準”。
在2020年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組織的秋季大會,三部曾與來自日產、豐田的技術負責人交流了對“新四化”下汽車轉型的看法。
三部對市場的判斷是,關于“后疫情時代”的產業重建,環保方面的業務將會更加被日本業界重視;在新四化轉型的關鍵節點,汽車開發、制造以及銷售領域的商業模式當下已存在局限性,各大制造商必須擁有超越現有思維的移動和服務方案。
而之后,為了純電動和燃料電池等車型的普及,車企有必要順應政府的碳中和目標,適時設立電氣化轉型的時間節點。
根據本田此前發布的“ 2030年愿景”戰略,計劃到2030年,本田新能源汽車(EV)、FCV、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占其全球銷量的三分之二。此外,本田還承諾到2023年,在歐洲市場放棄純汽油和柴油車型,而專注于純電動和混合動力總成。
從三部的“激進”風格看,之后極有可能在這一電動化目標基礎上更進一步。必須承認的是,當前全球主要車企均大幅提前電氣化轉型時間表,連一向保守穩健的豐田,也表示將在2025年停止生產燃油車,本田目前的轉型計劃并無太大優勢。
新掌門人必備“抗壓”技能?
對于本田的現狀,接下來想要加速追趕電氣化的潮流,相比于“保守”,確實更需要“激進”,但面對仍然“負重前行”的豐田,新掌門人的上任絲毫不輕松。
在2月19日的社長變更媒體發布會上,三部也向記者坦言,“自己抗壓能力強,特別適合公司的動蕩和轉型時期,可能在順風順水的安定時代,我就沒有那么強的干勁和熱情了。”
顯然,除了“激進”,新掌門人還需要“抗壓”。三部還表示,本田一直致力于鞏固現有業務并為未來的增長做準備。而他的工作是要加速變革,未來或許會利用外部聯盟來加快汽車制造商的發展。
三部透露的信息不少。其中“現有業務未來的增長”,應該是指本田汽車盈利的短板問題。
此前本田一直將美國市場作為支撐其業績增長的“利潤奶牛”,但近幾年過于迎合美國市場的豐田逐漸失去競爭力。
以2020年的全年銷量來看,本田在全球范圍內共銷售新車約446萬輛,同比下滑13.9%;在中國市場銷量約為162.7萬輛,同比增長4.7%,占其全球銷量的40%。雖然在中國市場的表現突出,但本田在全球布局中依然面臨考驗。
另一個短板可能在于,本田摩托車與汽車板塊的業務偏差。八鄉在任時,曾在多個公開場合反復強調復興四輪業務的決心,不過,目前看來效果仍不明顯。以2020年3月期財年的合并業績來看,摩托車業務的利潤率高達13.9%,汽車業務為1.5%,摩托車業務對利潤率的貢獻仍然遠超汽車業務。這對于三部來說,將是一個持續的重任。
其次的一點,應該是豐田接下來快速擁抱電氣化的重要一步,即加強外部聯盟。
這一點在“八鄉時期”就有所體現,即針對北美市場,在2020年與通用汽車展開在電動化的新聯盟。對于此前強調“獨立精神”的本田來說,這算是一個全新視角的重要改變。
在汽車行業進入全新的洗牌階段之后,試錯成本已經成為車企難以承受之重。面對“新四化”的浪潮,過去“保守”的本田顯然面臨艱難而不可避免的挑戰,三部敏宏的接棒任重而道遠。但這對承壓多時的本田來說,或許也是一次在激浪中奔涌而出的重要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