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來官網公布了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財年第四財季及全年未經審計的財務報告。
數據顯示,蔚來汽車營收及銷量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2020年全年,蔚來汽車ES8、ES6、EC6三車型交付量共計4.37萬臺,同比增長112.6%。全年總營收162.6億元人民幣(約24.9億美元),同比增長107%。其中汽車銷售收入為151.8億元,同比增長106.1%。
恰逢“雨后甘露”,蔚來交付量快速拉升
盡管年初的開局遭遇新冠疫情的打擊,第一季度蔚來汽車交付量相對去年有所下滑,但隨著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不斷升溫,蔚來后三個季度的交付量也持續走高,同比2019年漲幅均超過100%,各季度同比增幅分別為-3.7%、190%、154%、111%。
業內人士分析,除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爆發”外,交付量的大幅增長主要源于其產品陣容的豐富、市場認可度的提升和豪華車市場的火熱。
2020年中旬,蔚來EC6正式上市,區別于其他品牌,三車型銷量并非此消彼長,而是通過產品定位、價格等方面的差異化,在豐富產品矩陣的同時為蔚來帶來了更多用戶群覆蓋區間。
此外,強勁的豪華車市場也對蔚來有所助力。2020年豪華車市場銷量為279萬輛,同比增幅高達19.9%。伴隨消費升級趨勢的愈演愈烈,蔚來所打造的高端車型定位或恰逢“雨后甘露”,依托豪華車陣營的穩步上升,其車型交付量也隨之走高。
從月度交付量來看,蔚來的交付量增速也十分明顯。2020年蔚來月度平均環比增速高達16%,快速走高的交付量使蔚來進入高速增長期,但受到供應鏈的影響,蔚來的產能或將進入一段時間的瓶頸期。受制于芯片供應短缺、100kWh電池產能不足的影響,蔚來2021年產能或將難于提升。在財報發布后的電話會議上,蔚來CEO李斌表示:“目前芯片供應量基本能滿足蔚來2021年二季度的生產需求,但仍有風險。”“此外,電池供應量目前也遇到了瓶頸,尤其是100度電池,但二季度的需求基本能滿足。芯片和電池的供應鏈決定蔚來二季度的產能每個月只能達到7500臺左右。”
為應對100kWh電池產能的不足,蔚來目前已延遲該電池靈活升級服務,但受到其自身換電模式的影響,電池的需求將源自換電站、老客戶升級和新車訂單三方面,供應壓力十分顯著。
毛利率轉正,“降本增效”或將持續進行
2020年,蔚來總營收約162.57億元,相比于2019年的78.24億元,同比增長107%。其中,來自汽車銷售的收入為151.82億元,同比增長106%。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銷量增加,2020年全年,蔚來綜合毛利潤達18.7億元人民幣(約2.9億美元),相比去年增加30.7億元。伴隨毛利潤的改善,公司綜合毛利率由2019年的-15.3%提升至11.5%,汽車業務毛利率也由-9.9%提升至12.7%。
公司和汽車業務毛利率的轉正,意味著蔚來有望實現良性發展,但交付量和毛利率上升背后,蔚來汽車卻仍未止住現金流的失血。
2020年,蔚來凈虧損達53.04億元,與2019年相比收窄50.8%。對此,蔚來歸因于節約整體成本、提高運營效率以及銷售網絡結構優化導致員工薪酬和租金及相關費用減少。
據了解,蔚來此前極為推崇用戶體驗,甚至成本控制一度都要讓位于此,直至2019年資金鏈緊張,公司才開始重視成本管理與控制。
即便如此,蔚來或許并未打算停止“燒錢”的腳步,李斌在電話會議透露,2021年,蔚來研發投入將翻番至50億元,同時,除NIO House的開店計劃外,隨著第二代換電站的部署,蔚來還計劃將在2021年累計建成300座超充站和10000根目的地充電樁。
截至2020年12月31日,蔚來手中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84.2億元。現金儲備(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限制性貨幣現金、短期投資)共計425億元。盡管這樣的資本“手牌”使蔚來暫無太多資金壓力,但面對研發、建設投入的提高和銷量增長放緩的局面,降低運營成本或許依然是蔚來2021年的重中之重
“打法”大相徑庭,蔚來、理想各具挑戰
與蔚來相比,去年奔赴美股上市的理想在賺錢方面則顯得“游刃有余”。
財報顯示,理想汽車全年總營收達到約14.5億美元(約合93億元人民幣),毛利率為16.4%。雖然總營收較少,但其毛利率相比蔚來高出4.9%,意味著理想的賺錢效率更高、速度更快。
不同于蔚來,理想獨特的增程式車型可謂正合時宜地滿足了用戶現階段核心痛點,通過單一產品布局,理想ONE連續創下多項新勢力交付紀錄,單一車型交付量已名列首位。然而,在品牌整體交付量方面,通過豐富的產品矩陣及換電模式的規劃,蔚來的交付量及汽車銷售總額卻遠高于理想,其中,蔚來交付量超后者約1.1萬輛,汽車銷售總額是后者的1.63倍。
此外,得益于消費者對Baas模式的認可,蔚來“其他銷售、服務收入總額”高達10.8億元,是理想該項收入的6.35倍。
從“打法”來看,蔚來主張構建生態體系,而理想則更加講求現階段經營效率,這也導致二者在研發、產品布局等方面存有諸多不同。
2020年,蔚來研發投入達24.9億元,據目前所公布的信息推測,其ADAM超算平臺或已成型。在今年所計劃投入的50億研發資金下,蔚來當下的科技實力或將有望在2022年第一季度所上市的ET7車型中所展示。相比之下,理想汽車的時間軸則稍顯遲緩,去年9月,公司宣布脫離Mobileye轉與英偉達牽手,自動駕駛的自研正式提上日程,而參看此前做出同樣選擇的特斯拉,或許理想自研的時間窗口及周期將長達2年之久。
未來,在科技強度與交付規模的正反饋下,如何驅動企業達成指數型螺旋式上升發展或將是新勢力企業所思考的最大問題。除了與理想、小鵬等新勢力的競爭外,2021年蔚來所面臨的挑戰還將源自與百度、騰訊等互聯網企業聯手的自主品牌。伴隨著高瓴資本的變道,傳統車企的發力或已顯而易見,在品牌競爭及供應鏈短缺的雙重壓力下,“快跑”后的蔚來能否持續保持體力“跨欄”,或將是其2021年在新能源市場站穩腳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