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近些年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與之關聯密切的動力電池領域也逐年火熱起來。諸多汽車電池企業都成為了當下的香餑餑,不少車企更是親自下場,投入重金研發動力電池。如比亞迪的刀片式磷酸鐵鋰電池,還有廣汽埃安剛剛研發出的彈匣式三元鋰電。而除了比亞迪和廣汽埃安,吉利也正在不斷加速在電池產業鏈上的布局。
電池領域日益完善
作為電動汽車中占用成本最高的部分,動力電池是車企一直想要掌握在自己手中的產業。吉利在近日與贛州市人民政府、贛州經開區管委會簽訂《投資合作協議》,吉利科技集團將在贛州經開區投資300億元,分期建設42GWh動力電池項目。
在落子贛州前,吉利在動力電池方面也早有布局。目前,吉利旗下有威睿電動汽車技術(蘇州)、威睿電動汽車技術(寧波)兩家動力電池公司。此前吉利的博瑞車型就是由威睿提供的電池包。
此外,吉利也早早涉及到電芯行業。吉利控股的洪橋集團收購凱榮投資股份,從而間接控股山東衡遠,后者曾為康迪與知豆提供過電芯。后來,隨著電動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浙江衡遠新能源與湖北吉利衡遠也相繼成立。
在這期間,吉利于2017年全資收購了LG南京工廠所有生產設備和制造技術知識產權的使用權,且雙方確立了后續合作,LG將幫助吉利集團旗下高端品牌(含沃爾沃)繼續升級電池技術。
2018年,吉利還發布公告,旗下子公司浙江吉潤與寧德時代將成立新合資公司,將在電芯、電池模組、電池包研發制造以及銷售領域發力。2019年,吉利子公司上海華普國潤將與LG化學成立合資公司,同樣從事動力電池相關產業。2020年,吉利通過重慶江河匯對孚能科技完成間接控股。
至此,吉利汽車已與寧德時代、孚能科技、LG化學、洪橋集團4家電池企業成立合資公司,旗下擁有衡遠新能源、威睿電動等電池供應商,并與中航鋰電、塔菲爾、億緯鋰能等電池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在電池回收領域,吉利間接控股陽光銘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還與杉杉股份、紫金礦業共同成立了福建常青,這兩家公司經營范圍分別涉及電池回收、電池租賃等。可以說,目前吉利在電池領域的布局非常龐大也愈發完善。
備戰規模化電動轉型
當下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急速發展的時代,隨著政策的傾斜,未來新能源市場尚有極大的提升空間。據悉,我國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2035年純電動汽車成為新銷售車輛的主流。
新能源汽車未來爆發增長的銷量,對于動力電池的供應也是個很大的考驗。吉利旗下有沃爾沃、吉利汽車、領克汽車、楓葉汽車等諸多品牌,在外收購了路斯特,與奔馳合作生產純電Smart,近期吉利還與百度、法拉第達成了合作,動力電池潛在需求巨大。
此外,吉利進行收購、入股、合資建廠等方式,既可以發展自家的核心公司在電池領域的技術,掌握電池供給,不用擔心未來產品的產能被電池桎梏,并可以不斷擴大自身在電池領域的話語權。
除了吉利外,其他車企也在加深動力電池領域的布局,上汽、廣汽、東風汽車、本田也都與寧德時代達成合作,大眾也入股了國軒高科。
作為電動汽車中的核心之一,動力電池一直是牽絆著諸多車企的重中之重。越來越多的車企或是自研、或是與電池廠商合作等,以強化對動力電池的掌控力度。此次吉利攜手贛州,也是進一步加速自身在電池領域的建設,以應對即將到來的規模化電動產品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