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天眼查官網顯示,長安鈴木已經更名為鈴耀汽車。法人代表依然為劉正均,股東仍為長安汽車。鈴耀汽車的經營范圍為生產、銷售自產轎車、發動機及其零部件、銷售自產產品、提供有關售后服務并從事有關研究開發工作。和此前相比,并未發生明顯變化。到目前為止,公司尚未公布任何有關更名后的發展規劃。
據了解,鈴木最早于1984年出現在中國,“以技術換市場”是長安鈴木加入中國手段。1993年與長安汽車合資成立長安鈴木。從前,長安鈴木堅持“為中國人,圓轎車夢”的使命,從玲瓏精巧的“奧拓”系列,到簡潔典雅的“羚羊”系列,到與世界同步的“雨燕”系列,到全球首發的“天語SX4”系列,為廣大用戶提供了“科技、安全、節能、環保”的精品轎車。鈴木汽車車主也大都表示鈴木汽車耐用、省油。然而有著不錯口碑的鈴木,為什么會選擇離開中國?
此前有媒體獲悉,長安汽車多次向鈴木汽車前任董事長鈴木修建議發展大尺寸的轎車或者SUV,甚至導入長安汽車的產品,但鈴木修始終堅持小型車的發展線路。2012年起,長安鈴木年銷量持續下跌,至2018年僅為3.45萬輛。目前的中國汽車市場“以大為美”,堅持小型車的發展線路顯然已經跟不上國人的選車潮流,鈴木汽車已經被“后浪”拍在了沙灘上。
資料顯示,2018年4月,長安汽車與鈴木汽車啟動了對長安鈴木的股東全部權益價值的評估,截至2018年上半年,長安鈴木的凈資產賬面價值為-27391.70萬元,凈資產評估價值為-9139.27 萬元。同年9月,鈴木汽車以1元錢的象征性價格轉讓持有長安鈴木50%股權給長安汽車,長安鈴木由合資公司變為長安汽車旗下全資子公司。此后,鈴木汽車逐漸退出中國市場,轉戰陣地到東南亞國家。
基于與長安汽車的合資協議到2022年才終止,鈴木汽車撤資后,長安鈴木仍在持續生產、銷售鈴木品牌的產品,并繼續為長安鈴木的用戶提供整車及零配件的售后維修及保養服務。
早在2012年11月,鈴木在美子公司“美國鈴木汽車”向美國聯邦法院申請了破產保護,并稱未來集中于摩托車銷售業務。鈴木汽車的在美、在華退市,證明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買車更加關注配置、空間、品質,銷量逐年上升的SUV車型則是最好的見證。順應潮流發展,才會更有市場。而此次的更名,則也是鈴木汽車對中國市場的最終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