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此前力帆一系列的重整還處于若影若現的迷霧中,那么,名字的更改可能稱得上力帆正式改弦更張的開始。
1月22日,在重慶兩江新區力帆研究院,*ST力帆召開了202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董事會通過了"擬變更公司名稱及修改《公司章程》的議案",公司名稱擬由原來的"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更名為"力帆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此外,現任吉利控股集團董事、吉利科技集團首席執行官、錢江摩托董事長的徐志豪將出任新一屆董事長,重慶兩江新區產業發展集團董事總經理兼重慶兩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朱軍被選舉為副董事長。
一方面,力帆正困坐愁城,等待"最后時刻"的到來。另一邊,吉利科技則摩拳擦掌,等待正式入主力帆的一刻。
力帆的"最后時刻"
2000年前后,以摩托車起家的力帆股份,一度成為國產摩托車行業的龍頭企業。之后,力帆開始進軍汽車產業,卻反響不大,反而呈現出高開低走的態勢。
不穩定的狀態延續到2020年,力帆股份的盈利一夜回到解放前。從2020年上半年的財報來看,力帆的營收為15.84億元,同比下跌69.42%;凈資產僅剩1.06億人民幣,同比大跌96.12%。
更糟糕的是,盈利不佳的背后還伴隨著無可回避的債務。2020年6月29日,重慶嘉利建橋燈具有限公司以力帆股份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法院申請對力帆股份實施重整。同年8月21日,重慶五中院裁定力帆股份破產重整。至此,昔日在摩托車市場叱咤風云的力帆,瀕臨破產。
不過好在,力帆迎來了重整投資人。12月22日,滿江紅基金成為力帆股份的重整投資人。這家臨時成立的基金向力帆股份提供了30億元資金,作為回報,其獲得了力帆股份29.99%的股權。
與此同時,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作為產業投資人,獲得了力帆股份20%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滿江紅基金由重慶兩江股權和吉利邁捷分別持股51%和49%,其中的吉利邁捷為吉利科技持股99%的控股子公司。這意味著,吉利科技實際對力帆股份進行了雙重投資,最終合計持有力帆股份49.99%的股權,是其最大的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此次更名也證實了這一點,公告顯示,鑒于公司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已發生變更,為了更準確地反映未來發展戰略及核心業務發展規劃,優化產業布局,推進市場拓展,促進公司的持續發展。
吉利摩拳擦掌
一直以來,吉利入主被稱為力帆擺脫困境重獲新生的關鍵,但在商業領域,資本向來無利不起早。
從力帆破產重整,到吉利實現控股,再到1月22日"力帆股份"更名為"力帆科技",僅用了半年的時間。如果從時間線來梳理,可以看見力帆逐漸被動的過程以及吉利的"步步為營",其中有趣的時間點在近一個月之前。
1月13日,*ST力帆發布了《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會議資料》公告,指出吉利系高管楊健、徐志豪、鐘鉉將進入力帆董事會,彭家虎或將進入監事會。
同日,吉利控股宣布與富士康成立合資公司,為全球汽車及出行企業提供代工生產及定制顧問服務。
同時,吉利內部還發生了重要的人事變更——李書福卸任吉利控股和吉利科技法人的職位,分別由吉利控股CEO李東輝和吉利科技CEO徐志豪接替,且徐志豪進入了吉利控股的董事會,成為八位董事之一。其次,吉利控股董事會新增一位主管法律事務的副董事長孫宏。
這一人事變更透露了吉利轉型的三個關鍵詞——整合、合規與科技,徐志豪顯然擔起了"科技"板塊的重擔,而最高權力的讓渡,顯然是李書福推動吉利控股向智能電動出行科技公司轉型的大局觀。
再反觀力帆,似乎成了這個"大局"中的一枚"棋子"。而這枚棋子有何用處?結合此前吉利科技入主力帆時作出的承諾——吉利科技將向力帆股份提供優質產業資源,包括但不限于協助將上市公司打造為吉利科技集團換電車型制造唯一的上市平臺,并擇機將中高端智能網聯換電業務注入,或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最終落子換電與科技化?
雖然已經經歷破產重整,但力帆擁有較多相對成熟的經營板塊,其中換電板塊與吉利發展方向有契合之處。
目前,吉利科技旗下包括楓盛汽車、優行科技、錢江摩托、吉利邁捷等子公司。其中,楓盛汽車是吉利首款換電車型"楓葉80V"的運營主體,吉利邁捷是力帆股份、太力飛車和時空道宇的母公司,后兩者分別是飛行汽車和商用衛星的運營主體。
去年9月,吉利科技曾發布規劃,換電模式將率先落地重慶兩江新區,2020年計劃在重慶建設35座換電站,2021年擴充至100座換電站。
緊接著兩月之后,力帆對外發布公告稱,與吉利邁捷、吉利科技簽署了關于換電型純電動多用途乘用車的授權協議,保障換電型純電動多用途乘用車的產能。
這意味著,重整之后,換電領域可能是力帆科技的首要方向。
從工商信息看,目前力帆投資控股超過50%的公司多達18家,旗下擁有新能源產業研發、生產、銷售體系,并推出純鉛酸與鋰電等兩大領域、7大系列產品。其中,旗下全資子公司重慶移峰能源有限公司,主營電動車用大型充電、換電設備的制造、組裝和銷售。確實擁有一定的換電設施基礎。
而下一步,按照重整計劃中的經營方案,重整之后的力帆將導入智能化、平臺化、網聯化換電汽車業務,打造新品牌、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授權生產并合作新能源車型、改造原有新能源汽車生產線;全面升級制造體系,全流程實現智能化、模塊化生產;聚焦B端大眾車型市場及C端中高級車型市場,逐步形成10萬輛年產能……
這表示,不久之后,力帆科技將進行全面科技化、電動化轉型升級,聚焦車電分離、智能網聯、模塊升級等高端應用領域。
基于此,再看今年1月吉利控股官宣與科技公司百度的戰略合作,極有可能也是吉利為"科技化"轉型未雨綢繆的重要一步。串聯全局,吉利這一整盤棋局,下得可謂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