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進補,開春打虎”、“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說的是大家在冬至的時候吃滋養品會事半功倍。
其實大家都有冬天進補的習慣,因為冬季進補能夠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儲存于體內,這樣能夠固本培元,增加自身抵抗力。不多大家還是要找自己適合的方法來補,不要亂補啊。
到冬天的時候,醫院的患者基本上是老人家居多啊。從科學角度講,入冬之后人易倦怠、乏力,所以現在是進補的好時候,不僅可以預防病情的發生,還可以養好身體增加自己的免疫力。但是大家不知道應該怎么補,哪里應該補,想知道的話大家可以往下看。
“進補是門學問,關鍵是要辨清自身體質,對癥進補。”進補之前,一定要辨清自己的體質,最好到中醫門診咨詢后,根據醫生開的處方進補。
辨清體質 對癥進補
什么是人的體質?是先天遺傳加上后天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形成的。中醫認為人的體質可分為9種,最常見的為陽虛、陰虛、氣虛、血虛、濕熱體質。進補的原則是“平衡陰陽,調和氣血”,哪方面虛就補哪方面。
冬天比較冷,很多人都是怕冷的,中醫所說的“陽虛則外寒”,當人的體質下降,熱量不足就容易生病,人體機能就會慢慢減退。
如何判斷陽虛呢?一般來說,陽虛的人通常都有怕冷、手腳冰涼、精神萎靡不振,大便稀等癥狀。冬季進補僅適用于體質陽虛或寒、濕等病理變化的人
群,不適宜體質陰虛火旺和實熱癥候的人群。若有大熱、大渴、便秘、煩熱等癥狀者,或患有急性疾病,應暫停進補,待病情穩定,且請中醫師診治后才可繼續進
補。
小貼士:
中醫認為,人的體質分為9種——陽虛、陰虛、氣虛、血虛、平和、陽盛、血瘀、濕熱、氣郁。最常見的為陽虛、陰虛、氣虛、血虛、濕熱體質。辨認體質可遵循以下標準,但最好經中醫專家認定。
陽虛體質:手腳冰涼,不能多吃涼的東西,體質較弱。
陰虛體質:怕熱,經常感到手腳心發熱,面頰潮紅或偏紅,皮膚干燥,口干舌燥,容易失眠,經常大便干結。
氣虛體質:說話沒有力氣,經常的出冷汗,呼吸又短又急,渾身無力,這樣的小伙伴是最容易生病的,生病后還比別人好的慢。
血虛體質:面色蒼白無華或萎黃、唇色淡白、頭暈眼花、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舌質淡、脈細無力。
濕熱體質:臉部和鼻尖總是油光發亮,還容易生粉刺、瘡癤,一開口就能聞到異味。這種人還容易大便黏滯不爽,小便發黃。
平和體質:早睡早起,睡眠質量佳,適應能力強,是經典的平和體質。
陽盛體質:身強體壯,臉紅容易煩躁,聲音洪亮,氣息比較重,喜歡吃涼的,很怕熱,口渴喜冷飲,小便熱赤,大便熏臭。
氣郁體質:多愁善感、憂郁脆弱,一般比較瘦,經常悶悶不樂,無緣無故地嘆氣,容易心慌失眠。
血瘀體質:面色晦滯,口唇色暗,眼睚黯黑,易出血,舌紫暗或有瘀點,脈細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