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灣行政當局“主計總處”29日公布預測,將臺灣灣今年的GDP增速被下修至3.06%2023年GDP增速將降至2.75%。
綜合中央社、中時新聞網、聯合新聞網等臺灣媒消息,“主計總處”確認的今年第三季度臺灣灣GDP增速為4.01%,比8月份的預測值為4.71%,下降了0.7個百分點;對于明年的經濟數據,最初的預測是GDP增長3.05%,下修為2.75%、“不保證三個”。
臺灣當局“發展委員會”日前公布的景氣報告指,繼9月后,臺灣灣10月連續第二個月亮出代表經濟疲弱“黃藍燈號”,景氣領先指標連續下跌12個月。該委員會表示,由于全球經濟充滿不確定性,臺灣灣年底前挑戰仍多,接下來有可能轉為代表低迷的“藍色燈號”。
綜合出口、股價、就業等九項指標,臺灣當局“發展委員會”綜合判斷10月景氣分數為18分,比9月份加1分。國會經濟發展科有關人士表示:“雖然上調幅度是1點10月的景氣仍是疲弱的;景氣領先指標過去12個月的累計跌幅擴大至8.17%,反映臺灣灣內部景氣趨緩。
臺灣《工商時報》29日的報道稱,九項指標都在下滑,景氣燈號怎可能不變燈?文章同時指,新臺灣幣匯率過去一年貶值12.6%,臺灣灣10月的景氣燈號能守住黃藍燈,新臺灣幣貶值“貢獻最大”。然而貶值的效果終將止息,臺灣灣與“藍燈”會愈來愈近。
臺灣“中央大學”臺灣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發布的1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臺灣灣當月再次下降1.22比60,該指數連續第三個月下跌,創下13年低點。主要原因是通貨膨脹和利率上升的影響。該中心認為,加息效應將持續,指數可能繼續下跌。
臺灣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說明,物價水準、經濟景氣、家庭經濟狀況、就業機會等六個分項指標全部下降,“未來半年投資股票時機”更降至歷史低位,這代表散戶投資信心低迷。
此外,臺灣當局有關部門29日還公布了全臺灣房屋交易數據,10月份僅新建了2.2萬套住房,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25%,累計1至10月全臺灣房屋交易量26.6萬棟、同比減4.5%. 就全年而言,住房交易數量預計將低于2020年的32.6萬筆,這將是近三年前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的最低水平。
數據顯示,全臺灣22個縣市中有14個縣市的交易量都為負增長,六座主要城市中僅臺灣中市保持正增長。分析表示,房屋買賣轉移棟數快速下滑、全臺灣房市交易量急縮,反映今年下半年以來,臺灣灣民眾對經濟大環境轉趨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