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網絡上飄著一絲流言稱,Stellantis集團將在國內創立全新的合資公司。近些天官方出來辟謠,并不考慮該項提議。PSA和FCA這兩個老熟人“報團取暖”,成就了全球第四大車企——Stellantis集團。可謂是近10年來,車圈最大的“合作”案例了。但是在國內混跡潦倒的兩家車企,又如何處理遠渡重洋來到東方的自家小弟呢?
定是利好才抱團!
PSA與FCA一定是看見利好才會抱團,畢竟商談草擬合作事宜,前前后后也花費了一年多時間。其中諸多利害關系,也已被兩家攤開來談。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此前戴姆勒與克萊斯勒的聯姻事宜,本意向好,怎料大難臨頭各自飛了,戴姆勒拋棄克萊斯勒及時止損。對于此次當事人PSA而言,并購FCA依舊存在一定風險。且這次合作,雖然是FCA挑起,但從11位董事席,6位出自PSA,最終話事人已不言而喻。
前兩年雷諾與三菱股份相爭之事,鬧得沸沸揚揚。為了讓雷諾自覺理虧,日產不惜扳倒總裁卡洛斯·戈恩。雖然雙方的背后是兩國政府在操盤,但這場轟動全球的“喜劇”,側面證明了合作有風險,共事需謹慎的箴言。
FCA的一系列操作,也令人擔憂頗多。先是迫切甩賣旗下供應商品牌馬涅蒂·馬瑞利,其本意是用超過60億歐元的價格出手,最后卻只以58億賤賣。FCA預想是借由這筆現流金投身新能源行列,但卻不曾想高估了馬瑞利的價值。于此前擬定的五年投資90億歐元計劃,和新勢力造車的虧損情況來看,90億的經費略顯保守,手上這點“小錢”無疑杯水車薪。隨后FCA懷揣大量現金,滿世界尋求合作。最青睞的傳統車企莫過于純電領域領頭羊——雷諾,彼時正值“雷諾日產聯盟”內訌時期,FCA與雷諾雙方間的曖昧關系,也是“各持所需”,并非情投意合。最后PSA拋來橄欖枝,促成了兩家的合作。
成立新公司大可不必!
近幾年來,無論是中方還是標雪,恐難認同合資公司在國內持續下跌的市場表現。在經歷了雙方多輪面談之后,神龍公司管理層出現過半年兩次“大換血”的盛況。與此同時,品牌策略隨之反復變化。同樣的夢魘困境,也煩擾著廣汽菲克。“身板筆挺”的兩家公司,對國內市場的呼聲視而不見。始終彎不下腰來,用利潤換這蓬勃日上的市場。
連續下跌的銷量,是產品力不足還是決策的失誤,早已難究其因。只是年末這不堪的數據,于外大跌品牌形象,于內擊潰團隊信心。
成立新合資公司會影響到整體決策,因為目前尚不清楚,未來Stellantis集團會不會關停有些不必要的品牌,比如藍旗亞、沃克斯豪爾。新的合資公司必將合并現有資源,再重新統一調配,讓本就奄奄一息的幾個品牌,再經一波沖擊,著實有些殘忍。既然可堪大用的品牌已所剩無幾,不如專注于國內現有品牌,助其重回巔峰。這其中當屬新能源方面,需快馬加鞭的跟進。
集中力量抓技術
新公司當務之急是解決新能源技術匱乏的問題,外界相傳的弱弱聯合,指的就是PSA和FCA在新能源領域造詣尚淺。好在PSA已經意識到了問題所在,率先布局,旗下電氣化車型已達17款之多。但是對于瞬息萬變的新能源市場而言,依舊日程緊迫。而對于高端車型,FCA的優勢就顯現出來,多樣的內燃機儲備,彌補了目前PSA在國內的不足。取長補短,是兩家公司合謀的初衷,技術共享則是最大的議題。成立新合資公司,并不會對擺脫困境現狀,有多大助力。
Stellantis“繁星璀璨”代表了兩家公司的勃勃野心,是甩開目前被動局面,前景利好的美好愿景。但是在國內市場,表現甚至不如“萌新”們好。如果說其他車企2020年銷量曲線是一條“V”型折線,那么PSA和FCA的表現就要平緩很多。盡管相較2019年再次折半,但相較整體跌幅來看,出現了喜人的漲勢,即便基數不高,對于內部而言也是一種鼓舞。希望2021“Stellantis”集團在國內能夠做大做強,再創輝煌,爭取將全年銷量沖過6位數大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