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NIO DAY中,蔚來如期帶來了旗下的首款轎車ET7。當人們早已對新能源車型天馬行空的設計習以為常時,ET7用1000km+的續航和最新的自動駕駛模組再次“破了圈”。
不過,時隔4天后,智己汽車就帶來了它的“智能純電轎車”。同樣的1000km+續航,同樣的NVIDIA Orin超算平臺,加之多出來的“永不自燃”和“20萬公里零衰減”兩句口號,似乎也分走了蔚來的幾分光環。
不得不說,無論從發布時間的角度來看,還是在設計和參數上對比,兩款新車之間所彌漫的些許相似感都始終揮之不去。但本次,我們所關注的重點并非這樣的相似性是否映射出了新能源車未來的共通趨勢,而是在這兩款車型在產品層面究竟有著怎樣的差異。
“固態電池”實為半固態,“摻硅補鋰”技術成標配
作為純電動車行最為核心的部分,動力電池的技術進步普遍被認為是決定純電動車發展水平的關鍵。對于智己的智能純電轎車和蔚來的ET7來說,其最大的信息點也正是動力電池的性能水平。
蔚來汽車在NIO DAY中表示,其150kWh電池包將采用固態電池技術,搭載此電池的ET7擁有了超過1000km的續航水平,并支持蔚來體系的換電補能。不過,官方表示150kWh電池包的量產時間為2022年第四季度,2022年第一季度交付開始交付的首批車型仍然會采用容量為70kWh和100kWh的三元鋰電池包。
當然,這里的“固態電池”并非純固態電池。根據蔚來官方資料顯示,即將推出的150kWh電池包應用了原位固化工藝的固液電解質、使用了無機預鋰化工藝的硅碳負極以及納米級包覆工藝的超高鎳正極,嚴格意義上而言是一款“半固態電池”。
當前的電池行業內,普遍認為電解質質量百分比小于10%為半固態電池,小于5%為準固態電池,只有不含有液體電解質才能被定義為全固態電池。而根據行業內的普遍共識,固態電池于新能源車中量產普及的時間大約在2025之后。
而在智己汽車最新的智能純電轎車方面,官方稱其將配備“93kWh和高配115kWh摻硅補鋰電池”,單體能量密度為300Wh/kg,并且能夠“永不自燃”、“20萬公里零衰減”,續航里程最高可達1000km以上,量產時間預計在2022年。
根據現有信息,業界普遍認為智己汽車大概率也采用了半固態電池技術方案。對比來看,智己官方所提出的摻硅補鋰技術與蔚來150kWh電池所采用的無機預鋰化碳硅負極技術沒有本質差異,都是在負極中提高硅元素和鋰元素的比例,進而提升電池的性能表現。
而從供應商角度切入,蔚來方面在關于150kWh電池包供應商的問題上三緘其口,李斌僅僅透露稱“肯定是業內最領先的公司”。由于輝能的鋰陶瓷技術路線是全固態而非半固態,清陶能源總經理李崢在微信朋友圈稱“無此計劃”,蔚來最有可能的合作伙伴依然是寧德時代。
有趣的是,雖然智己汽車背靠的上汽集團與Quantumscape等公司均有不同程度的合作,但其現階段的半固態電池的供應商同樣為寧德時代。
據此,我們也有理由認為,蔚來ET7與智己智能純電轎車在電池性能方面將不會有顯著差異。不過,考慮到蔚來汽車正在不斷完善的換電服務體系,盡管智己智能純電轎車支持無線充電功能,但在可見的未來,ET7在補能體驗上較智己智能純電轎車有著一定的優勢。
超算平臺基本一致,自動駕駛技術路線相似
在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中,排在電動化之后的便是智能化,而自動駕駛就是汽車智能化的重要部分。在這一方面,蔚來ET7和智己智能純電轎車均采用了NVIDIA提供的超算平臺,差異主要體現在硬件和算法方面。
具體而言,蔚來ET7和智己智能純電轎車均應用了NVIDIA最新一代的系統級芯片NVIDIA Orin。該芯片每秒可運行200萬億次計算,NVIDIA稱其能夠適應L2-L5級別的運算需求。
在蔚來ET7中,4顆NVIDIA Orin芯片最高能夠提供1016Tops的算力。系統中,兩顆Orin芯片為主控芯片,負責自動駕駛系統的運算;1顆Orin芯片為實時冗余備份芯片,用于保證自動駕駛的安全性;另外還有1顆Orin芯片為群體智能與個性訓練專用芯片,從而幫助蔚來的算法進行整體升級和單車個性化本地訓練。
同時,蔚來還采用了包含激光雷達的自動駕駛方案,硬件上搭載有1個超遠距高精度激光雷達,11個高清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以及12個超聲波雷達。
而在智己智能純電轎車中,官方并未公布其所搭載的NVIDIA Orin芯片數量,但500-1000+Tops的算力范圍還是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而在硬件上,當前智己汽車的自動駕駛平臺包含了15個高清攝像頭、5個毫米波雷達,以及12個超聲波雷達,并且在結構上能夠兼容包含3個激光雷達的解決方案。
對比而言,蔚來ET7主要有兩方面的優勢。其一,得益于保有量的優勢,蔚來能夠通過現有搭載NP2.0系統的車輛不斷收集真實道路狀況下的數據,從而更好的訓練自動駕駛算法。
其二,由于蔚來的系統自開始就標配了激光雷達,我們或許可以推斷出蔚來內部對于激光雷達方案較僅為激光雷達留出兼容性的智己汽車更為篤定。
在自動駕駛神經網絡普及前,對三維空間識別效果顯著占優的激光雷達是實現高階自動駕駛的必要硬件。就現階段而言,優化激光雷達的方案無疑能夠更好的提高自動駕駛系統的使用體驗。
當然,我們也不能忽視智己汽車能夠兼容三個激光雷達的事實,畢竟多出的兩個激光雷達能夠更好的全面識別車輛所處的三維空間,而蔚來ET7的激光雷達僅為前向。
除了在動力電池和自動駕駛兩大核心部分的對比,蔚來ET7和智己智能純電轎車在其他方面也有著一定的差異。
在智能座艙方面,ET7和智己智能純電轎車都是基于高通第三代汽車數字座艙平臺打造而來,使用了相同的高通8155芯片。但在交互上,蔚來主推其以NOMI為核心的交互系統,重視擬人化的情感體驗。而智己則應用了巨幅橫向屏幕,并配備了支持智能分享的Carlog系統,為車上空間的移動社交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間。
總體而言,蔚來和智己的新車都選擇了當下最為前沿的技術方案,并且在核心硬件上不惜成本,實現了較大的冗余升級空間。而這也反映出了當下純電動車高端車型的階段性特征,即留出大量的冗余空間,進行大量的探索試錯,從而鎖定未來的真正方向。
雖然,面對兩款還未實現量產的車型,我們很難根據發布會上的相近參數去評判其實際產品力的孰優孰劣。但考慮到蔚來在服務體系和產品思維上的優勢,智己智能純電轎車想要后發制人注定不會容易。
值得玩味的是,作為出身于傳統車企的新能源品牌,智己汽車所表現出的更多“新意”從某種角度而言正是對特斯拉和未來的全面學習,這在此前的相似背景品牌中實屬少見。
在汽車行業劇烈變革的當下,近期亮相的蔚來ET7與智己智能純電轎車無疑都在探索著“智能汽車終為何物”的答案,而這或許才是這兩款車型最為重要的意義所在。